现在的生活节奏飞快,大家都在忙碌中追求健康保障。然而,在今天互联网产品的快消时代,很多消费者在投保的时候可能只想着“能赔”俩字,不仔细阅读投保页面的提示和说明,尤其是那密密麻麻的条款,就算已经看了,可能也会忘记。为了帮助广大消费者更好地理解保险合同,提高对保险等待期的认知,共同维护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以下是关于等待期出险不予赔付的案例,希望能为大家敲响警钟。
【案例详情】
2023年2月4日,唐先生通过支付宝平台为其女儿投保了我公司“人保健康悠享保互联网医疗保险”产品,次日生效。根据保险合同条款,首次投保或非连续投保该保险产品的客户,保险合同生效后的30天为等待期。若在等待期内,被保险人接受医学检查或治疗,且后续确诊的疾病延续至等待期后,我公司不承担支付保险金的责任。
保单生效后,唐先生的女儿因“癫痫全面性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于3月7日入院治疗,恰好等待期届满当天。经我公司调查发现,被保险人在等待期内,即3月1日在某儿童医院门诊被诊断为“不明原因抽搐待查”,随后于3月7日入院治疗。这种情况属于等待期届满前被保险人接受医学检查或治疗,且延续至等待期后确诊的同一种疾病,根据保险合同条款,我公司不承担支付保险金的责任。
经我公司工作人员与唐先生的沟通,唐先生表示在签署时已经阅读并知悉,因为女儿生病心里还是觉得会赔,所以想试一试。我公司工作人员耐心安抚客户情绪、讲解条款,唐先生最终接受了我公司的理赔结论。
【案例分析】
保险等待期是指在购买保险后,保险合同生效的一段时间内,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这段时间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投保人恶意投保,然后在短时间内发生保险事故以获取保险金。通常情况下,保险等待期的长度不同,一般在30日至90日之间。在此期间,即使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也有权拒绝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四条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约定支付保险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承担保险责任。该规定实际上是承认保险合同双方通过特别约定的方式来确定保险人开始承担保险责任的时间。根据这种约定,保险合同成立并生效后,保险人开始承担保险责任期间是等待期满后的时间。在等待期内发生的保险事故,因保险期间未开始,保险公司不负赔付责任。
【案例提示】
在这个典型案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等待期的重要性。这也提醒我们在购买健康保险时,必须对每一个细节都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阅读和理解保险条款,以确保在签订合同后能够履行相应的义务。这样,在面临健康风险时,我们才能真正为自己和家庭成员构建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让我们从张先生的教训中汲取经验,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在面临风险时,我们有信心依靠保险合同,渡过难关,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人保健康深圳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