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 | “代理退保”套路多,提高警惕别上当
深圳
深圳 > 财经 > 正文
站内

以案说险 | “代理退保”套路多,提高警惕别上当

“深圳人保健康”公众号曾发布宣传推文,其中详细揭示了“代理退保”三大风险、常见非法“代理退保”四个套路、正确退保及维权之道等,警示公众警惕非法“代理退保”陷阱,以下揭秘一起涉及“代理退保”的诈骗案件,再次为消费者敲响警钟。

案件详情

赵女士曾购买了一款终生重疾险产品。一个月前,一位自称某银行经理的钱先生联系她,劝说其将高昂的保费转而投资该银行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并承诺可以为其代理退保,保证全额返还保费。在钱先生的游说下,赵女士将个人信息和保单信息等提供给了对方。然而,7个工作日后,赵女士虽收到了保险公司退保的通知,却迟迟未收到退款。当她再联系钱先生时,发现电话和微信均已被拉黑。赵女士前往钱先生提及的银行询问,得知该行并无此人,此时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遭受了重大经济损失。

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赵女士轻信不法分子的诱导,盲目追求“高收益、高回报”,最终不仅失去了保险保障,还造成了财产损失。市场上所谓的“代理退保”非法机构或个人,常通过发布“代理退保”“全额退保”等诱导性广告、非法渠道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以“保单检视”为由诋毁保单并抛出高收益诱饵等手段,对保险公司进行恶意退保,以获取不当利益。

案例启示

为避免落入“代理退保”等违法活动的陷阱,消费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警惕:

1.全面了解保险产品。在购买保险产品时要充分了解产品的特点、保险责任、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

2.充分保持理智。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学习金融保险知识,了解不同的投资工具和金融产品,避免“退旧保新”“高收益”等说辞诱导,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

3.认清资质仔细核实。在接受服务前,可通过查看工作证、拨打官方客户电话、线下营业网点咨询等方式对服务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实,不给虚构职务的不法分子有利可图的机会。

4.谨防个人信息泄露。如果遇到对方要求提供个人敏感信息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将个人敏感信息随意透露给他人;同时要警惕钓鱼网站和来源不明的短信,来源不明软件不下载,陌生链接不点击,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

5.合法渠道维护权益。如果对购买的产品有疑问或服务需求,可通过保险机构官方客服电话、当地服务网点、官方APP或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咨询、维权或办理业务。

来源:人保健康深圳分公司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