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 | 退税防诈需留心,莫贪小利失大财
深圳
深圳 > 财经 > 正文
站内

风险提示 | 退税防诈需留心,莫贪小利失大财

随着税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纳税人开始了解和享受到退税的福利。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利用退税政策进行诈骗活动,给纳税人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心理困扰。近日,张女士和李先生就分别遭遇了退税诈骗,令人痛心不已。

案例一:退税诈骗陷阱,张女士大意失财

张女士在等待退税款时接到了一个自称是税务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可以马上为她办理退税,但需要她提供银行账户信息以便转账。一心只想尽快拿到退税款的张女士没有多想,便将银行账户信息告诉了对方。然而,没过多久,她发现银行账户不仅没有收到退税款,反而被转走了一大笔钱。张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案例二:假冒退税补贴邮件,骗取员工信任

李先生的邮箱收到了一封看似来自公司的邮件,声称有员工退税补贴,无需通过官方平台APP申请退税,只需点击链接登记个人信息即可。邮件还声称公司财务会核算,并结合税务部门意见统一为大家申请退税,保证及时准确地将钱发放到大家手中。李先生觉得这种方式非常方便,便点击了邮件中的链接并登记了自己的信息。然而,几天后他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银行账户中出现了未经授权的交易。经过核实,他才发现这是一封骗子仿冒的钓鱼邮件,而自己已经上当受骗。

常见退税诈骗手段

在退税期间,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纳税人想要快速获得退税款的心理,进行各种形式的诈骗。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退税诈骗手段:

1.假冒官方机构:骗子会冒充税务机关或其他官方机构,通过电话或短信告知纳税人有退税款可以领取,并要求纳税人提供个人信息或到指定地点办理手续。一旦纳税人上当,就可能面临资金被转移,甚至被要求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获得所谓的“退税款”。张女士的遭遇正是这种诈骗手段的典型体现。

2.钓鱼链接:一些骗子会通过短信或电子邮件发送包含钓鱼链接的信息,诱骗纳税人点击链接并输入个人信息。一旦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骗子就会利用这些信息来进行欺诈行为。案例中李先生收到的邮件看似合理且诱人,降低了警惕性,导致上当受骗。

3.虚假宣传:骗子会在社交媒体或网站上发布虚假的退税信息,声称可以提供高额的退税服务,承诺保证能“多退”。他们通常会提供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吸引纳税人,但实际上这些信息都是虚假的。

4.冒充熟人:骗子会冒充纳税人的朋友、亲戚或邻居,通过电话或短信告知纳税人有关退税的消息,声称提供信息就能帮忙退税。他们会以各种理由向纳税人收取费用,如手续费、保证金等,最终骗取纳税人的钱财。

警惕退税诈骗,守护合法权益

退税政策为广大纳税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但也要提高警惕,防范诈骗。税务部门在此提醒广大纳税人,如何守护合法权益:

1.了解退税政策。在享受退税福利之前,首先要了解退税政策的具体内容和规定。可以通过税务部门官方网站、宣传资料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确保自己符合退税条件,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2.选择正规渠道办理退税。办理退税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如税务部门指定的退税代理机构或银行,也可以直接前往国家税务局“个人所得税”官方APP办理相关业务。不要轻信非正规渠道或陌生人的退税承诺,以免上当受骗。

3.保护个人信息。在办理退税过程中,要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切勿随意将个人信息透露给陌生人,以防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活动。

4.警惕虚假退税信息。不法分子可能会通过短信、电话、网络等方式传播虚假退税信息,诱导纳税人提供个人信息或支付费用。收到此类信息时,要保持冷静,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如有疑问,可及时与税务部门或相关部门联系,以免上当受骗。

5.及时报警。如果不幸遭遇退税诈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同时,可以向税务部门反映情况,以便其采取措施打击诈骗行为。

退税政策为广大纳税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但也要提高警惕,防范诈骗。希望广大纳税人能够认真阅读本提示,增强防范意识,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来源:人保健康深圳分公司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