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产业走出“合肥模式”后,安徽正在科创赛道闯出科大硅谷新模式。
2022年6月,安徽印发《“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立志打造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高科技产业发展“高产田”。
“试验田”如何转身“高产田”?2024年,随着“科漂”一词的“出圈”,答案跃然纸上。
先看一次大赛。2024年,科大硅谷深度赋能创业安徽大赛,历时9个月共吸引全球4300个优质项目参赛,其中省外(含海外)赛区项目超1800个,项目数量均创下历届之最。
再瞧一组数据。同年,新增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1万名,新增注册科创类企业超1200家。稍微演算,这一年,平均每日至少27名创新创业人才、3家科创类企业于“谷”中落地。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被动而“漂”的人,“科漂”是指身系科技成果与怀揣创业梦想的科技创新人才携有一流项目和团队,主动寻找优越创新创业资源而来到特定科创区域,尽快兑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如今,视科大硅谷为理想目的地,源源不断的全球创新创业人才接踵而至。沿着他们不断走向科大硅谷的脚印,“科漂”一词也进化为以创新为翼,Go With Dream(与梦同行)的科创人才的代表词。
那么,促成“漂”的动能何在?换言之:这一年,火了“科漂”的,为何是科大硅谷?
科大硅谷蜀山片区
01
一次赋权新落地
“科漂”何以出圈?追根溯源,“试验田”是首因。
此前,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堵点”,中国科大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变“先转化、再奖励”为“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而95%的中国科大赋权项目落于科大硅谷。
“就是让更多当前机制上存在的难点堵点能够在这里得到释放、得到先行先试,激发更多活力……”科大硅谷服务平台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龙曾这样阐释“试验田”内涵。
2024年,又一颗赋权的“种子”在此播下。
“科大硅谷服务力度与推进速度最令我们满意。”谈及医院首个赋权项目为何落地科大硅谷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首席创新官夏敏这样表示。
其口中的赋权项目——安徽铂林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铂林健康),正在让该院角膜病与眼视光亚专科主任吕华毅的“一种抑制近视缓解疲劳的护眼灯”专利,从“书架”走向“货架”。
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
“赋权探索过程不容易,其模式是开先例的。”夏敏坦言,光是请相关专业人士协商讨论,就进行了“七八次”,最终商定“保值+收益”的赋权模式,既保证医院收益的同时,也推动成果的快速转化。
“出乎我的意料!”吕华毅也不曾想到,她的专利成果转化竟然如此顺利。
事实上,安徽铂林健康的快速落地,科大硅谷功不可没:牵头推进项目股权设计、融资尽调,协助项目对接投资机构以及科大硅谷初创贷……
据悉,自成立以来,科大硅谷围绕成果转化、人才政策、项目引进、投融资模式等开展了27项改革。
支持政策出台更加精准高效的2.0版本、制定科大硅谷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政策……过去一年,科大硅谷精准实施“小切口”改革提升,多项试点示范走在全国前列。
02
一条资源的“超链接”
能点燃“科漂”之火,科大硅谷还靠着一条创新资源的“超链接”——全球合伙人。
“超链接”首要链接的是中国科大极其庞大的校友资源。
去年12月,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先导区(以下简称“先导区”)于科大硅谷启动。作为先导区的“零号”企业,科大硅谷直投项目智象未来填补了安徽省在多模态大模型领域的空白。
而其创始人、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梅涛,则是一位视合肥为“第二故乡”的中国科大校友。企业入驻当日,他感慨地说:“先导区全方位的产业支持,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温暖营商环境。”
“合肥产业资源及科创生态愈加丰盈,我们链接校友资源也更为自如。”中国科大对外联络与基金事务处处长、科大硅谷全球校友事务部部长周宇坦言,科大硅谷已是安徽吸引在皖高校校友及皖籍人才的一张“王牌”。
依托中国科大全球校友、投资机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等高水平团队,招募全球合伙人,科大硅谷构建“团队+基金+载体”的运营模式,并支持联合设立子基金,进而打造“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的高能级科创特区。
第三届创业安徽大赛省外(含海外)赛区决赛现场
之所谓“高能级”,是因为这条“超链接”,一手连接全球资源,一手促其联动。
作为科大硅谷的首批全球合伙人同时也是科大硅谷的首批海外创新中心,去年4月,璞跃中国(Plug and Play China)在全球的第五十二家创新中心也正式落地合肥。作为全球知名科创生态平台,成立于美国硅谷的璞跃(Plug and Play)在全球布局超60个创新中心,孵化出众多科技巨头。
“通过我们推荐,FX Expert来到合肥,链接合肥各种场景资源,与国轩高科、阳光电源建立合作关系”璞跃中国负责跨境创新的张天阳举例说道。据悉,FX Expert是一家融合AI系统与智库服务模式,致力于助力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精准把控外汇风险的公司,其核心成员来自斯坦福大学、谷歌等知名院校与企业。
同时,璞跃也正择优选择合肥产业链的优势企业,助力其出海。
璞跃选择深耕合肥也源于这里的创新沃土。此前,璞跃联合创始人来到科大硅谷发出这样评价:“仿佛我从美国的硅谷走来,又走进了另一个硅谷。”
2024年,科大硅谷全球创新中心累计达12家,超100个全球合伙人推动项目落地。
03
一种资本的“强生态”
今年1月2日,中科星图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北交所,成为2025年A股市场首家上市企业,也是北交所商业航天第一股。
少有人知的是,该公司也是科大硅谷引导基金合肥空天信息子基金战略配售项目。
资本是科技创新的催化剂。“科漂”何以愿“漂”来科大硅谷?资本生态功不可没。截至目前,科大硅谷“基金丛林”集聚各类基金超220支,总规模超2000亿元。
“通过‘基金+科创金融+科创服务’模式,构建科创孵化服务体系,打造资本、产业、创新、人才、技术等创新创业要素融合发展的科创大生态。”科大硅谷服务平台有限公司资本赋能中心负责人丘梦娅解释说。
以芯祥科技(合肥)有限公司为例。这是一家专注于工业和车规级BMS芯片、电源芯片及可编程模拟芯片的研发与销售的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储能、汽车、电脑、服务器及电动工具等领域。
科大硅谷核心区中安创谷
去年,科大硅谷引导基金向芯祥科技直投600万元,并助力其完成1300万元天使++轮融资,推动其车规级BMS芯片流片成功。
“我们通过牵线搭桥帮助芯祥科技快速融入合肥的产业链,促使其BMS业务与合肥新能源产业形成集聚及协同效应。”丘梦娅介绍,此外,科大硅谷还提供品牌赋能,帮助其获得包括资本市场等更多科创流量的关注。去年12月,芯祥科技受邀参与了科大硅谷携手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举办的科大硅谷“科创荟”路演半导体专场的现场路演。
这一年,随着交易所常态化走进科大硅谷,科大硅谷投早投小的资本正向着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强生态”演进。
“目前我们与“沪深北港”四大交易所建联合作,同时已与上证所信息公司、深交所科交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梯度企业创新培育,以科大硅谷为创新试点,让资本市场服务由后端的上市辅导,向前端的规范链前沿、上市及并购储备标的培育迈进,从而覆盖全周期,打造资本市场科大硅谷现象。”丘梦娅表示,构建科大硅谷资本市场互动平台,对企业精准分层分类,建立梯度培育库,再针对性开展培育服务,促进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一定意义上,科大硅谷资本的“强生态”是从早期培育、全程陪伴的全生命周期。
04
一项服务的“创新力”
得以构筑“科漂”乐园,最后还需一言的是这里服务科创的“创新力”。
事实上,从服务赋权落地到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再到资本生态赋能都是科大硅谷的服务能力的一次次具象演绎。但如科创一般,服务科创也需创新力的跟进。
以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为例,去年12月,包括安庆人李季在内,7名首批“校园大使”与科大硅谷签约。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季,是合肥安尔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团队全部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组成,依托北航国家级生物力学及人机工效学实验室,集合智能识别、运动感应等前沿技术,打造全新的智能防护、逃生装备。”在其看来,合肥正在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公司新研发的围裹式智能穿戴自救装备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不过,成为“校园大使”后,李季担负起新责——用“校友圈”撬动“产业圈”。此前,依托清华、北航、中科大等高校强大的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他们已利用现有载体空间组建起了“科大硅谷青年企业家科技创业联盟”。
“联盟的成立是希望通过跨学科的交流促进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李季表示,“新的一年,我们会陆续推出像虚拟现实的真切交互和智能仿生机器人等非常惊艳的项目。”
同如科技创新,服务的创新也无止境。
2024年,科大硅谷在全国首创推出“科漂驿站”,遴选一批满足创业体验的办公空间和配套齐全的住宿空间,构建“创业体验+免费住宿+政策咨询+环境考察”全方位支持体系,为意向来“科大硅谷”企业家、科学家、风险投资家,打造创新创业创造的新乐园。
目前,包括中国声谷站、合肥创新院站、中国科大先研院站、立基大厦站和中安创谷站在内的首批共五家“科漂驿站”已经投入运营。
一定意义上,这种服务的创新力也是科大硅谷“厚植创新生态”的重要一环,并从始至终一直在发生、在更迭,进而感召着一批又一批“科漂”。
2024年如此,今后的每一年也同样不会褪色!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