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赴一场知音之约!首届“大湾区古琴艺术周”开幕
深圳
深圳 > 湾区 > 正文

来赴一场知音之约!首届“大湾区古琴艺术周”开幕

名家云集,千年弦音,声声不息。来赴一场知音之约!1月17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首届“大湾区古琴艺术周”在深圳市光明区华强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启动。该项目也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文化交流项目立项资助。艺术周为期4天,是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举行的最大规模古琴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古琴音乐会、艺术展演、新作品音乐会、学术论坛、研讨会、艺术科技展览等系列活动将轮番袭来,以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探索发展古琴艺术新质生产力,呈现别具一格的古琴艺术视听盛宴。

大湾区古琴艺术周1月17日正式开幕

大湾区古琴艺术周1月17日正式开幕

名家云集 琴人争鸣 新作荟萃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中国古琴源远流长三千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根基底蕴。本次“大湾区古琴艺术周”(以下简称“艺术周”)由古琴界泰斗、中国音乐学院资深教授吴文光任名誉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家珍任名誉主席及评委会主席。

活动现场,众多古琴艺术家以及古琴爱好者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难忘时刻。深圳市光明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莉女士,光明区人大代表、华强科技生态园党委书记、深圳华强高新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阮彤应邀出席开幕仪式,与古琴家们一起见证大湾区古琴艺术周隆重启幕的重要时刻。

大湾区古琴艺术周组委会名誉主席、古琴泰斗吴文光教授致辞

大湾区古琴艺术周组委会名誉主席、古琴泰斗吴文光教授致辞

开幕式现场,吴文刚教授进行感慨发言,他表示,最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新作品涌现出来,很多年轻的演奏研究学者加入到古琴领域的创作,特别是年轻一代优秀琴人的涌现,为传承古琴发展古琴做出了新的努力。通过艺术周,不仅能聆听到资深琴家的精彩演绎,还能感受到新生代艺术家们的创造活力。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每一位琴友的热爱与付出。从古到今,无数琴人以琴为伴,以琴会友,让古琴艺术代代相传。

大湾区古琴艺术周组委会名誉主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赵家珍教授致辞

大湾区古琴艺术周组委会名誉主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赵家珍教授致辞

赵家珍教授上台致辞,她称赞艺术周的举办是搭建了一个优质长效、富有活力的平台,增进了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古琴爱好者之间的交流。赵家珍教授希望通过本次艺术周能够进一步推动古琴艺术在大湾区的普及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喜爱古琴,让古琴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深圳市光明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王建荣致辞表示,希望各位艺术家们能够在艺术周的舞台上尽情施展才华,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推动古琴艺术的创新发展。同时他希望各位嘉宾平时能多来光明,在繁华都市体验人间烟火气,感受光明的热情好客和独特魅力。

深圳华强高新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馨女士致辞表示,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不仅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走在前列,在文化建设与交流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古琴艺术周在大湾区举办,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大湾区的文化繁荣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首位古琴演奏博士、大湾区古琴艺术周发起人、负责人王悠荻

中国首位古琴演奏博士、大湾区古琴艺术周发起人、负责人王悠荻

大湾区古琴艺术周执行主席王悠荻介绍,本次活动旨在亦在以古琴艺术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为中心,秉承传统、守正创新,打造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古琴艺术+”文化名片,建设“产、学、研、展、宣”五位一体的多元化古琴艺术交流平台。

王悠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古琴演奏博士,她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副教授魏冰一起作为本次活动的发起人一起筹备此次活动。她介绍,首届艺术周将重点突出三个关键词:名家云集——呈现顶尖水平富有特色的古琴名家名曲专场音乐会;琴人争鸣——为全国及海内外古琴演奏者、音乐家和古琴爱好者们提供专业的古琴艺术展演舞台;新作荟萃——面向全国征集古琴新作品,为新作品演播和宣发提供专业平台。

本次活动名家荟萃:当代琴坛泰斗级人物,虞山吴派最具代表性传承人吴文光、古琴艺术家、音乐人类学博士候选人曾河、当代著名斫琴家,江苏省古琴艺术(梅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倪诗韵、香港古琴家,香港中文大学民族音乐学博士谢俊仁等大咖们将在艺术周期间带来精彩的学术讲座。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涵盖传统意义上的古琴音乐会,还为古琴新作品的创作和推广,为古琴演奏者、专家学者、爱好者们的沟通交流搭建平台,以线上线下融合互通的方式全方位呈现古琴艺术的魅力,让更多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朋友加入到传播古琴艺术的行列中来。

“十分感谢国家艺术基金和香港特区政府的肯定、信任及立项资助,让这一项目从萌芽不断发展壮大并推进实施。”王悠荻表示,作为一个筹划多年的大型公益项目,艺术周以古琴艺术为纽带,架起两岸三地文化交流的桥梁。它植根传统、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将呈现跨越时空的多元化古琴艺术盛宴。

作为大湾区古琴艺术周技术负责人魏冰也表示:“在科学、艺术与文化的交叉路口积极探索,以音乐启迪未来。在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借助科技深度助力古琴艺术的长远发展是我们长期思考的重要问题。”

多方面开创性展现古琴独特艺术魅力

大湾区古琴艺术周开幕式现场

大湾区古琴艺术周开幕式现场

据悉,本届艺术周将专门设立古琴与科技交叉研究论坛、古琴数字艺术展览等板块,从表演、创作、研究、展览等多个方面开创性地引入科技元素,为践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宏伟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开幕式当天,两场学术讲座精彩上演:当代琴坛泰斗级人物,虞山吴派最具代表性传承人吴文光和古琴艺术家、音乐人类学博士候选人曾河分别带来主题为《浅谈现当代琴派发展之路——以虞山吴派为例》和《红旗下的新声:五六十年代古琴家的早期创作实践研究》的学术讲座,启发了观众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也为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下午14:00-18:00,《琴人争鸣》大湾区古琴艺术周古琴艺术展演少年B组举行,选手们的演奏或婉转悠扬,或高亢激昂,无不展现出古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晚上20:00,《湾区琴诵》大型古琴名家名曲专场音乐会奏响,余韵绕梁,回味悠长。在本场音乐会上,观众将聆听到到由王悠荻、曾成伟、魏圩、谢东笑、林蔚丽、张⼦盛 、戴茹

倪诗韵、姚亮、徐君跃、谢俊仁、赵家珍等古琴名家来的带来的《和楽》、《秋⽔》、《梅花三弄》、《南⻛畅》、《沉思的旋律》、《⾼⼭流⽔》、《阳春》、《平沙落雁》、《⼭⽔情》、《柳如烟》、《双⼄反调》、《春⻛》共12首古琴表演。值得一提的是,古琴协奏曲《和楽》应“大湾区古琴艺术周”之邀约创作于2024年12月,由王悠荻博士在该艺术周首演,也是《和楽》的全球首演!该曲取其“天下富足,百姓和楽”的美好祝愿,作品旋律优美,快板飒爽,其中的巧思在于旋律中,每一句都落在同一个音上,以此体现华夏同胞同根同源的美好寓意。

在接下来的几天,艺术周将继续为大家带来由不同古琴名家们带来的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和古琴艺术展演,让古琴艺术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长廊,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邃底蕴。

大湾区古琴艺术周嘉宾合影

大湾区古琴艺术周嘉宾合影

文/凤凰网深圳 谢银波 实习生 王琪

图/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