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中共番禺区委员会、番禺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二十年 正青春”广州大学城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七届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国际产业人才大会在广州大学城举行。大会重磅启动广州大学城科技园和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带,授予一批人才金卡、人才公寓金钥匙,落地一批优质产学研合作项目,亮相一批“创二代”“青蓝”之星,开展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三家聚岛”高质量发展主题对话,释放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的新动能,绘就番禺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发展的“新答卷”。
今年适逢广州大学城建城20周年,省、市、区领导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广州大学城12所高校以及广东海洋大学、广州航海学院等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校领导,科技领域专家、学者,广州大学城校友经济促进会会员及知名校友代表,“创二代”工程、“青蓝计划”入选代表,驻岛省市单位、重点企业家、青年创业等参会。
多方协同 力建世界一流大学城
“千秋大业,人才为本。”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作为高校代表为大会致辞,向“青春大学城”送上“百年中大”诚挚祝福与殷切期许。他表示,面向下一个20年,政府、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应进一步深度合作,齐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城,一道为广东建设教育强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贡献力量。
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充分肯定广州大学城是广东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是“教育、科技、人才”的天然交汇点,希望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各高校持续深化校地共建共治共享,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转化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切实将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胜势。
广州市副市长江智涛在致辞中指出,广州大学城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化学师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的交汇点。 20年来,广州大学城12所高校源源不断走出了超过80万名毕业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强大脑,也成为广州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广州一如既往支持广州大学城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广州科技、教育文化中心体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力的功能。
番禺区委书记黄彪向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所有支持番禺区经济社会发展、关心广州大学城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近年来,番禺推动校地企“三方”共建,打造广州活力创新轴重要节点、“南拓”“东进”中继枢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贯通,打造实体经济的主阵地、新质生产力的承载地;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岭南历史文化重要承载地。番禺将始终坚持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体经济为支撑,先进制造为骨干,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城区格局,助力广州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
重磅启动 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带释放“智造+智核”耦合优势
会上,广州大学城科技园以及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带正式启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以及有关高校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
番禺区持续深化创新空间供给,沉淀20年在广州大学城规划建设近100万平方米的国有物业打造广州大学城科技园,制定出台多元化物业优惠政策,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方位创业体系。立足广州大学城这一“智核”,又持续拓展产学研辐射圈层,在广州大学城南岸高水平规划建设东西庄科技创新集聚区,联动智造创新园、天安科技园、番禺汽车城、狮子洋增长极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区等一批重大产业平台,高标准打造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带,立体式拓展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转化空间,为培育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型移动出行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在这片热土上,科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震动智飞科技、科奥信息技术、九安智能科技等首批10个项目正式签约。暨南大学与声博士、华南师范大学与鹏辉能源、广东工业大学与浩洋电子3对“校企伙伴”现场签署共建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协议,产研两端“一拍即合”。活动还落地了番禺区产业招商投资基金、广祺1号基金两支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将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双创赛事项目以及校友优质项目等,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实现“智造+智核”优势叠加、“科技+产业”互促双向。
人才强区 “引育留”多方发力打造人才发展“强磁场”
大会为人才金卡企业代表、“狮子洋增长极人才谷”及人才公寓入住单位授牌,为广州大学城“创二代”工程代表、第七届青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者颁授荣誉,奏响新时代人才强区“铿锵之音”。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番禺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核心优势。20年来,广州大学城源源不断输送了近80万人才,不断彰显“世界一流大学城”的影响力。番禺着力打造“近悦远来、宜业宜居”的人才发展生态,持续强化“番禺人才生态30条”政策保障,又以未来社区标准精心打造“狮子洋增长极人才谷”,为青年人才搭建一流生态圈和产业集聚区。自2017 年启动“青蓝计划”以来,番禺区累计投入近1.5亿元资金,引进落地739个“青蓝”项目,累计获得约19亿元融资和万余项知识产权。2023年创新推出的广州大学城“创二代”工程,已培养近500位“创二代”之星,促成119家企业注册落地,构建起多元化创业人才体系。
以“校友圈”撬动“经济圈”,活动为广州大学城校友经济促进会第一届会长、执行会长颁发聘书。今年,番禺区在省、市指导下,联合广州大学城12所高校共同打造校友经济“强磁场”,正式成立广州大学城校友经济促进会,这是校友经济主体携手共进、共创辉煌的美好开端,更将为广州、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新发展。
金句频出 “三家聚岛”掀起“头脑风暴”
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三家聚岛”,秉持产学研深度融合理念,以“科技创新驱动”与“产业品质提升”为导向纵观未来方向、洞悉发展趋势、分享前沿观点,共同为广州大学城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助力。
围绕“从新工科教育到新质生产力:端到端、高质量、高效率科创生态体系建设探索”,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XbotPark机器人基地发起人李泽湘为大会带来精彩分享,激励青年人才在大变局时代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华南理工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电子与信息学院院长薛泉:教育、科技、人才是成果转化的三大基石。高校应分层布局科研,形成基础、应用与产品研发的协同体系;科学家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应扮演多重角色,包括企业顾问、联合攻关者及创业合伙人;企业应积极与高校合作,将大学团队视为重要的研发力量,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实现共赢发展。
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李卫铳:产学研合作为一座桥梁,它连接着“书架”上的理论智慧与“货架”上的实际产品,实现了知识与技术的有效转化。产学研融合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路径,也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石。广州大学城作为产学研融合的沃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未来将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广军:大学城不仅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资源,还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等机制,促进了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这些资源在更广泛的产业领域内流动和应用,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文/凤凰网深圳新闻频道 实习生 王琪
图/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