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凤凰网联合主办的2024“聚光深圳”国际交流会客厅活动——《人工智能规划和设计应用生态》在深圳举行。活动旨在全力打造兼具思想性、开放性和影响力的国际化交流平台,通过聚焦城市文化、公共服务、文体活动等领域相关话题,探讨深圳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交流国际经验,助力提升深圳国际影响力。
在当今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正以蓬勃之势崛起。南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汇聚了众多顶尖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南山区还形成了庞大的企业集群,各类人工智能企业在这里相互协作、共同发展,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本期活动聚焦“人工智能规划和设计应用生态”,围绕国际AI 前沿资讯与创新设计应用理念,探讨深圳与全球城市的不同特质,及未来构建AI生态系统的创新尝试等话题,邀请了贝格迈思技术创始人&CEO、香港大学圣约翰学院荣誉教授张世明,PwC全球科技、媒体及通信(TMT)行业主管合伙人周伟然,商汤科技研发执行总监、海外研发负责人伊帅,奥雅股份研发中心总监、奥创引擎数据服务公司CEO颜佳,AAE建筑自编码研究组发起者、深圳生境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刘紫东五位行业专家、学者,共同分享交流深圳以及其他全球城市在人工智能规划和设计应用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节目上,张世明就人工智能大数据及深圳 AI 产业发展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经验。他表示,人工智能可借助数据力量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合理高效的方案,而深圳在数据采集和建立有效模型方面先行先试,拥有人才、政策、产学研结合等优势。同时,张世明对推动深圳 AI 产业发展提出了打造智能算力中心、保证数据质量、大胆创新应用以及加强营商、人才政策等策略,为深圳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考。
模型化处理提升城市规划决策效率
在关于人工智能规划与设计应用的讨论中,张世明指出,如今城市发展已突破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模式。在交通、教育、环境和生态等方面,城市都需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采集建立相应模型,能让城市的运行管理更加便捷,规划设计更加合理高效,为规划者带来更多选择与可能性。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算法,对传统设计模式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模型化处理,可使原本依赖人工整理数据进行决策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实现从前端进行新规划和部署,且手段更为便捷迅速。
大湾区桥头堡优势显著 头部企业带动产业技术创新
张世明一直专注于智能数据库领域,致力于数据与 AI 的有效结合。在关于深圳 AI 企业与全球知名城市比较的讨论中,他以深圳城市数字孪生项目为例,指出该项目需要大量的数据采集和一个整体平台的支撑。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数据和算法共同作用,只有打通各种数据,包括设计层数据、城市运行数据以及环境、人流、交通等方面的数据,才能建立有效的模型,供设计者有效利用。这方面深圳展现出先行先试的特点。
另一方面,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优势显著。除了充分融合香港、澳门等城市,汇聚众多国际化人才,还调动了科创等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为企业营造良好环境。同时,南山区更有大疆、腾讯等著名企业,在硬件、芯片、应用等不同领域发挥优势,为创新技术提供环境和应用场景。
此外,深圳南山与国际化接轨,产学研结合紧密,与清华深圳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使企业能将技术与产学研新技术结合。张世明认为,深圳这些优势明显,企业应在发挥优势基础上,为城市规划做出更好贡献。
算力、数据、人才对AI设计应用生态的构建至关重要
在分享推动未来深圳 AI 产业发展及构建人工智能设计应用生态系统的创新策略和路径时,张世明给出了他的建议。
一方面,要打造智能算力交通中心。深圳各行业面对庞大的数据量,算力至关重要,可利用公共资源打造良好算法满足 AI 应用算力需求。同时,保证数据质量是关键。目前数据量大但却无法充分利用,尤其是智能物业、环境及各行业不同设备、路径和渠道采集的数据需统一到一个平台,小企业应聚焦特定领域确保数据统一,解决数据对齐的难点。另一方面,要保证创新应用,明确应用场景所需,使算法和数据有效融入场景才能提供好产品,创业公司需在应用场景中进行案例验证。在这个环节,张世明再次强调了人才政策的重要性,鼓励企业加强人才引入,也期待深圳市为新创业公司和 AI 企业创新提供更好支持。
【视觉】:嘉玥
【撰稿】:陈婉霖
【审校】:韩乐乐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