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广美70年(三) | 南迁广州落地刘王殿,根植岭南生机勃发
深圳
深圳 > 教育 > 正文

溯源广美70年(三) | 南迁广州落地刘王殿,根植岭南生机勃发

图片

1958年,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的师生们携带学校的设备物资,冒雨搭乘列车来到曾为南汉刘王殿的新校址,学校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年轻的广美师生们不畏困难,根植岭南文化沃土,种植起了一排排千层树,美化校园,齐心协力开展教学和科研创作,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景象。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我校师生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展览,一批批美术专业人才从我校走向社会。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间,师生们带着对这片南方土地的真挚热爱,薪火相传,不懈努力,昌岗校区呈现出崭新面貌,校内建起了教学楼、师范楼、设计楼、综合设计楼、岭南画派纪念馆、图书馆、胡一川美术馆等多个建筑。如今,学校已经发展为本科、硕士、博士以及附中、成人教育、留学生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招生专业从创校之初的绘画、雕塑、图案增加至33个。广美一步步扎根岭南,绽放创新活力。

一、根植岭南

刘王殿远可追溯到南汉时期南汉诸帝在河南建造的离宫别苑。至宋朝,刘王殿西侧有村,因产陶而得名“窑头”,后渐式微,“窑头”改名“瑶头”,有溪名曰“瑶溪”,自村旁汩汩而流。明清以后,河南逐渐成为富商及文人聚居地。清代画家居廉、居巢在毗邻瑶头的隔山村建“十香园”,为作画及授徒之所。又刘彤作《瑶溪二十四景诗》,其中“石岗双榕”“茶市晨曦”描绘的是现今江南大道与昌岗路交接处之景貌。

2020年,我校进行校园改造建设,在教学楼与行政楼之间的小树林内,挖掘出一块刻写着“施府”“山界”的界碑,今为汇源大街小学的“施府祠堂”曾瑶头村最大的祠堂之一。

图片

图片

“施府”“山界”界碑。(校史编修室藏)

二十世纪50年代,刘王殿为中央制糖工业部广州糖业研究所及糖业技术工人学校旧址,后遭废置,交通不便,仅有一条小港路从旁经过。在一片荒芜中,数株木棉高耸入云。

图片

图片

这是建设新校址时的场景

图片

兴建中的教工第一、二栋宿舍,背景是瑶头村

图片

1957年3月,胡一川校长等到广州检查建校基建工作(左起:郭振强、胡一川、黄君珊、谭雪生、邝英民、李建华等老师)

图片

1958年,蔡克振老师在刚建成的教学楼前摄影留念

图片

1958年,刚建成的附中楼

图片

图片

编制于1958年的广州市交通图。我校当时被标注成了“中南美术学院”,小港路扩展了云桂路部分,延长了14路公交车的行驶线路,师生们的出行相对便利(校史编修室藏)

1958年夏天,我校师生搭乘列车冒雨抵达新校区,随即满怀热情开始教学、创作和生产劳动。50年代末期,我国正遭遇三年困难时期。我校师生利用校舍四周零星土地开掘鱼塘,养猪饲鸡,种植果树,既美化了校园,又解决了生活的温饱。

图片

图片

师生们利用校舍零星空地种植木瓜,获得丰收

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集体创作《番薯的奇迹》,《美术》1959年5月号。

图片

1959年,学校设立养鸡养猪场,这是邝英民、陈东老师在养鸡

图片

后勤教工食堂,王智隆师傅总是积极工作

图片

后勤只有一名电工伍有璋师傅,他的工作量很大,教工过来帮忙

图片

老司机李成凯师傅是个多面手,单车汽车都会修

图片

1959年春,蒋启宁老师带队下乡回校后,师生们在教学楼前合影

图片

1959年,我校在简陋的运动场举办田径运动会

图片

1959年,附中运动员入场,领队丘诗铭,旗手周绪成

图片

1959年,胡一川校长和关山月副校长与学生们一起打太极拳锻炼身体

图片

王永祥书记和师生们打太极拳

图片

1959年,王建国老师速写《美术学院一角》,从珀丽酒店角度望向学校教学楼、教师宿舍、陈列馆

图片

1959年洪植煌老师的水彩画,所画为广州美术学院西边,现珀丽酒店一带。

图片

图片

这是编制于1959年的广州市交通图,我校被标注为“中南美术学校”(校史编修室藏)

1959年是我校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我校全面进行教学改革,强调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按照1959年的教学改革要求,1960年的春天,我校举行全校下乡活动,同年在广州市文化公园举行展览,这是我校抵穗后首次在校外公众面前举行大型展览,此次展览获得了广州市民的认同,“广州美术学院”逐渐为南粤民众所熟悉。

图片

1961年,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来校视察,还参观了我校在文化公园举办的美术作品展览会

图片

1963年,我校举行10周年校庆。这是校庆活动现场

图片

1963年,为庆祝十周年校庆,我校举行校友代表座谈会,征求校友对办学的意见,图为胡一川校长主持会议,谭雪生老师做记录

图片

1963年,我校师生表演“皇帝的新衣”,节目在1959年庆祝广州美术学院成立晚会上第一次表演 ,后成为保留节目,在各种演出中展示

图片

1963年,十年校庆晚会,同学们演出舞蹈“快乐的罗嗦”

图片

图片

六十年代初的广州市交通图,上面标注有“广州美术学院”(校史编修室藏)

1969年—1978年期间,广州美术学院、广东音乐专科学校、广东舞蹈学校三校合并,更名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

图片

1967年广州市区简图(校史编修室藏)

图片

1975年广州市交通图(校史编修室藏)

二、新风新貌

1978年,我校复校,重新启用“广州美术学院”命名,学校恢复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潢、陶瓷、染织、磨漆等专业,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晋升职称,派出教师、干部外出学习,创办《美术学报》,恢复陈列馆的展览功能,举办教师作品展览,接待外国来华团体的广州美术学院焕发出勃勃生机。

图片

1978年,广州美术学院复校

图片

1978年,我校举行开学典礼现场

图片

1978年,美国艺术代表团来访我校,这是访问我校的第一个美国艺术家团体

图片

1978年,迟轲老师与到访的澳大利亚青年学者罗宾玛丽在篮球场上合影

图片

复校以后,学校有条不紊开展教学,这是油画系77级学生在校园上写生课

图片

图片

1981年广州市交通图,“广州美术学院”出现在地图上,此时周边已经出现了多条道路的雏形

历经数十年,广州美术学院伴随着广州这片南方的热土共同建设、发展,学校校园内高树成荫,新的建筑错落其间,广州美术学院成为了华南地区最为重要的艺术殿堂之一。

图片

图片

1981年,我校建成美术师范系,图为姜今老师给学生们上中国画课

图片

1989年,我校成立设计系,这是原设计楼

图片

1986年11月30日,我校举行岭南画派纪念馆奠基仪式

图片

图片

2001年的广州市旅游交通图,除了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也出现在地图上

图片

2003年校庆期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揭幕,同时展出李铁夫、胡一川、王肇民等多位先生的展览

图片

2003年校庆期间,学校举行设计教学综合大楼奠基仪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3年,昌岗校区校园风光

2004年,我校大学城新校区的正式启用,则是又一次翻开了学校建设历程的新篇章。

图片

2004年广州市中心城街道图。大学城内有“广州美术学院”的标注(校史编修室藏)

来源:广州美术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