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里,我从甜粽区奔赴咸粽区
深圳
深圳 > 商讯 > 正文

千万里,我从甜粽区奔赴咸粽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不知不觉五月初五端阳又至,自小在北方长大的我对这天并没有太多的期许,但是今年,我的内心却生出了别样的情愫。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我对端午的记忆似乎一直停留在那固定的几个画面里:炎热的夏季、学校的短假、街道上吆喝卖粽子的商贩、家家户户门前的艾草…这些场景仿佛在我脑中打下了烙印。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闹。在我的印象里,唯有吃上一顿妈妈的手工粽子算是端午最好的节目。妈妈包的粽子没有华丽的包装,只是普通的食材,或鲜红的大枣切半,或绿豆去掉外壳,将其包裹在香甜的糯米中,只见妈妈那双灵活的双手如同变魔术似的,将粽叶翻过来折过去,一个又一个胖乎乎的三角粽子便整齐排列在桌子上。待放入锅中煮熟后,就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着整个厨房……一家人吃着粽子,聊着开心的事,就这样平淡而又温暖地度过一年又一年地端午节。

但今年的端午,似乎和我以往所经历的有些许不同。这是我离开家乡,在外工作的第一年,也是远离家人朋友过的第一个端午节,从齐鲁大地奔赴潮汕汕头,将近两千公里的距离,让我的心中第一次涌出“细水长流,翻不完的相思愁”。我所在的潮汕地区对待端午节则是异常隆重,祭祖、插艾叶、挂香囊、沐药浴、赛龙舟等,端午风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赛龙舟更是潮汕地区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精彩节目。潮汕地区有韩江、榕江、练江三条主要河流,河溪交错,水流平缓,是赛龙舟的黄金水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水域优势,赛龙舟便成了潮汕地区端午节最热闹的民俗活动,翻飞的彩旗、震耳的锣鼓、炫目的船身彩绘,充分展现了端午节的民俗风情,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端午粽则是不可或缺的传统食物,但与家乡不同的是,这边最常见最具特色的是“粽球”或“双粽球”,一只粽子两种口味,除此之外本地特有的“五果汤”及栀粿,更是让我这个一直以来只喜爱甜粽的北方人新奇万分。习俗差异带来的除了好奇之外便是我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

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的现代,虽然消除了我睹物思人的惆怅、免去了久等书信无回音的焦急担忧,但这相隔千里的距离,仍旧让我的思念之情愈演愈烈,也让我脑海里的回忆愈加清晰。在这一刻,深切体会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滋味。远赴他乡的游子,飘飘荡荡到端午佳节,空气中熟悉的粽叶味勾起了我的愁绪,眼前热闹的场景则冲淡了我的孤单。“项目部是人情味浓重的大家庭”,书记的话萦绕在我耳边,从甜粽区奔赴咸粽区,我也从一个小家加入了中铁十四局集团广澳港区铁路汕头项目部这个大家庭。“大家庭”精心为驻守在一线的职工们准备了端午节专属活动:有口味各异的粽子品尝会,来自五湖四海的“家庭成员们”纷纷为家乡的粽子代言;有与“粽”不同的书画创作,寓意满满、祝福满满的各类端午元素跃然纸上;还有浓情画意的古诗朗诵,一首首端午佳作,让我们的思绪随着千百年前的端午美景蹁跹共舞,形式多样的小惊喜为“大家庭”的成员们带来了温暖关怀,也带来了独属于这个节日的感动。

虽与家人朋友天各一方,但此时我并不是孤身一人。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们,背负着理想和信念,来到了这里,为着同一个梦想,驻守在这里。

【风光端午日,故旧百年心】

“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中华文明的长盛不衰、生机勃勃,正是因为其独具的创新性和突破性。新时代的铁建青年,正用他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主动求变的创新精神,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为中国铁路网的宏伟蓝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忆屈子,颂端午;爱国魂,传千古。铁建青年心系家国,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扎根基层,敢做建设祖国的开拓者,丈量大地。我们驻留在汕头,或者说铁建人驻留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虽远离家人远离故土,但将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脉络延伸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份相思得以实现,每一次见面不留遗憾,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为人民,为祖国,动力不减,前行不息。(田浩宇 中铁十四局集团广澳港区铁路汕头项目部)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