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综述:从海内外报道盛况看中国文化自信的成功塑造
深圳
深圳 > 凰家观察 > 正文

文博综述:从海内外报道盛况看中国文化自信的成功塑造

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于2024年5月23日至27日在深圳成功举办。

展会期间,约180家海内外媒体、2800多名记者参与采访,向世界报道中国元素、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成为了文博会大舞台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毋庸置疑,这是一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展会。精彩卓绝的办展水平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而独特的中华文化魅力更是收获无数来自世界的掌声。

报道盛况全球全网覆盖超5亿人次 阅读量超50亿人次

图:文博会现场人头攒动

图:文博会现场人头攒动

本届文博会精心邀请国内外文化产业头部大咖参加,顶流大咖云集打Call,搭建文化产业“顶流场”,引爆全馆人气,受到海内外各界瞩目,中国最强文化“风向标效应”持续显现。

来自文博会组委会的消息显示,本届文博会共有约180多家海内外媒体、2800多名记者参与采访,各媒体刊播报道达6.8万篇/条,新媒体直播3000余场,全网阅读量超50亿人次。

据统计,文博会交易盛况四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央视新闻频道更是多次直播连线;《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南方日报》等权威媒体连日来持续聚焦、策划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文博会期间共推出对外报道2000余篇/条,全网覆盖超5亿人次。美国最大的电视台运营商Nexstar传媒集团、美国《投资者观察家》、美通社、加拿大《环球邮报》、澳联社、澳大利亚《电讯》杂志、雅虎财经、韩国KSW新闻、《欧洲侨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香港凤凰卫视、凤凰网、香港无线TVB、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香港《星岛日报》、澳门《澳门日报》、台湾《经济日报》《台湾英文新闻》等众多海外媒体关注文博会并进行了相关报道。

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到“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

图:外国客商在文博会现场交流“生意经”

图:外国客商在文博会现场交流“生意经”

世界的走进来,中国的走出去。

土耳其挂毯、伊朗珐琅彩、澳大利亚“澳白”珍珠、老挝文创咖啡……文博会上,丰富的外国展品琳琅满目,异域风情浓厚,参展商热情洋溢地向人们推荐特色产品。

在国际文化贸易展上,雅文传媒、咏声动漫等一批头部文化企业也携网文、网剧、网游等文化出海“新三样”,向世界展现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这是一场中外文化的“双向奔赴”,二十年来孜孜不倦浇灌着文博会这朵“友谊之花”。

对此,《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评论称:“砥砺二十载,文博会已成长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展会之一,也成为全球文化消费新体验的‘展示窗’,不断激活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同样有感而发的还有《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回顾“中国文化第一展”文博会二十载成长记,曾几何时,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争论与质疑,甚至言必称西学,遑论文化自信。

“令人欣喜的是,一切正在变化。在参展者眼里,文博会的20年正是人们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20年,越来越多的人正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新华社观察到。

备受瞩目的文化盛事,让深圳星光熠熠,一场“明星雨”如期而至,带来泼天的文化界“顶流”。读特新闻盘点了文博会十大“名”场面:吴京、胡歌、陈丽君等名人大咖扎堆现身站文博,含星量超标!读特称,文博会和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这两场文化盛事,已经让深圳火到Next Level。

微博话题“第20届文博会”、“文博会太太太太太火了”、“走近第二十届文博会”总计传播量超亿次,登上全国热搜榜第3位。“这泼天的顶流,深圳能接住吗?”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深切发问,并最终找寻到答案:文博会强劲吸引力的背后,是深圳不断汇聚全球人才资源、凝聚思想智慧的体现,也必是其继续走在时代前沿的关键密码。

南方+也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这是一届“格局打开”的文博会,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到“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第二十届文博会迈出了关键的脚步。相信文博会这一国际性文化舞台,“必将书写更多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自信与开放姿态。”

舞剧《咏春》抢尽风头 海外各界为中国文化倾倒

美国最大的电视台运营商Nexstar传媒集团援引美通社文章称,在中国深圳举行的第二十届文博会上,舞剧《咏春》抢尽风头,在文创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演出吸引了俄罗斯美术家协会、英国爱丁堡商会、西班牙贸易协会等众多国际代表团的关注,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搭建了新的平台。

“《咏春》是一种真正独特非凡的艺术形式,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启发。”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观众在观看演出后接受采访称,《咏春》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魅力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图:爱丁堡市市长学着像《咏春》叶问一样抱拳,并祝福深圳

图:爱丁堡市市长学着像《咏春》叶问一样抱拳,并祝福深圳

文博会上,《咏春》IP吸引了众多海外客商流连忘返。英国爱丁堡市市长罗伯特·阿尔德里奇在接受凤凰网深圳专访时,饶有兴致地现场挑战了火遍全网的《咏春》“叶问蹲”,挑战了几次失败后,市长爽朗大笑着说,“太难了,蹲不了一点!”

他表示,他和许多外国人一样,都对中国武术十分感兴趣,也期待着《咏春》接下来的英国巡演之旅。最后,他还像“叶问”一样,双手抱拳,向深圳致以最良好的祝愿。

美国《投资者观察家》、加拿大《环球邮报》、澳联社、韩国KSW新闻等外媒也纷纷关注到了《咏春》下半年将首次登陆欧洲舞台,开启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巡演。“这标志着该舞剧的重大拓展,届时将让西方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术,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消息称。

图:舞剧《咏春》剧照

图:舞剧《咏春》剧照

《欧洲侨报》社长高进得知《咏春》即将登陆欧洲非常雀跃。“这对海外华人增强民族自信,了解中华文化是十分有益的,还能够鼓励华人热爱自己的祖籍国。”高进希望,《咏春》能够在更多的国家上演,展示中华文明的魅力。

马来西亚《光华日报》署理总经理林星发特别提到了马来西亚华侨对中国武术的浓厚兴趣,得知《咏春》已计划在欧洲巡演后,他特别期待这部舞剧能够来到马来西亚,“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能让海外华人华侨在异国他乡感受到来自祖国的文化关怀和温暖。”

据悉,自 2022 年 12 月首演以来,《咏春》已在亚洲各地上演 150 多场,并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吸引了三万多名观众。”《咏春》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张深圳城市文化的亮丽名片。“加拿大枫桥网CEO贾建军评价。

《咏春》的出圈,背后是深圳的底气。据统计,20年来深圳文化产业保持了年均15%以上的快速发展势头,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16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750亿元,增长近17倍,占深圳GDP比重由4%左右稳步增长至约8%,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

“中式美学”正席卷欧美!南方财经全媒体观察到,近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则短短52秒的视频,将峨眉功夫的轻灵迅捷淋漓展现,“峨眉派女侠”瞬时风靡世界。视频背后,是深圳南山企业三人行影业的精心打磨。

三人行国风创意导演郭吉勇说:“太深奥的中国文化,外国人并不能很好理解。我们需要考虑外国观众的文化背景和理解方式,接受并融合当地的习俗和文化元素,尽量选择世界共通‘语言’,比如舞蹈、武术等。”

图:《武韵峨眉》剧照

图:《武韵峨眉》剧照

“企业出海不仅仅为了市场,更肩负着一定的文化使命。”南财援引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的话说,中国已从早期的电视机、手机等文化“硬”出海,演变为大量内容应用,以及数字经济等规则标准的“软”出海。形式日趋丰富、越来越具有结构性,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有望得到更加完整的审美化呈现。

文/凤凰网深圳新闻频道 主笔 陶韵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