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深圳企业非遗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深圳
深圳 > 文旅 > 正文

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深圳企业非遗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4月12日,由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牵头组织的“深圳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宣传系列活动第四站走进深圳市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非遗生活”),并开展了座谈交流。

在非遗生活锦绣中华非遗馆内,潮绣工艺的“彩绣辉煌”女士手提包,水族马尾绣、银锻造等非遗技艺的皮包,服装、饰品、文具、茶具等各色生活用品琳琅满目,异彩纷呈。“非遗生活”公司董事长、非遗生活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魏素莹对每一件产品的来源、创作初心、背后故事等娓娓道来。例如,水族马尾绣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传统美术,也是中国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被誉为刺绣“活化石”。

非遗生活“鱼跃龙门”女士手提包,以鱼、龙鱼互变以及鱼跃龙门的情景为创意灵感,以水书象形文字“鱼”为原点,经过马尾绣手工技艺的创作、演绎,宛若游龙的惊艳美态自认而然的完了龙鱼互变,跃过龙门。

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深圳企业非遗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谈及“非遗生活”的初心及发展,魏素莹表示,很多有着民族或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多年的所见,和匠人们沟通互动,听他们诉说手工不值钱,手艺价值低廉、穷尽心智、耗时糜烦、劳心劳力却依然收入微薄,因各种各样的现实原因,非遗传承处境尴尬,很多项目陷入需求少,收入低,年轻人不愿学,传承困难的境地。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通过市场化、产业化手段,打造非遗文化品牌产品,让更多的非遗文化走出大山深处,飞入“寻常百姓家”,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非遗生活通过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解读和挖掘,借助国内外一流的创意产品研发资源,对“非遗”进行产业化开发,使“非遗”重新融入现代人的衣、食、住、行、娱中来,以时尚的姿态,引领一种东方的、民族的、典雅的、尊贵的、文化的生活。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国际。

据介绍,非遗生活馆充分发挥深圳企业的先进理念、两头在外的产业模式、高科技数字化的技术优势,整合公司多年来致力于非遗产业化所累积的商业模式、产品创新、产业资源、国内外渠道等方面全国领先的优势,在深圳对口帮扶地区展开了“非遗工坊”建设。通过“非遗工坊”项目实现当地优秀非遗项目产业化、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促进当地乡村振兴,践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深圳市非遗生活文化产业研究院高级顾问张春田介绍,近年来,“非遗生活”公司深入江西寻乌,因地制宜,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和推动非遗工坊建设,目前已培育了酿酒、油茶制作、菜籽油制作、茶叶、木雕、皮雕等非遗项目,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东西部协作处副处长李雄姿表示,“非遗生活”公司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深厚人文关怀的企业,独辟蹊径又立足自身特色与优势走出了一条乡村文化振兴的“腾飞之路”;未来,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将加强宣传推介,挖掘“非遗生活”公司等深圳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成效,彰显企业社会责任,并立足职责职能,推动非遗工坊项目在对口地区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文/凤凰网深圳新闻中心 实习生刘思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