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代理维权“洗脑”陷阱 共建信用金融健康环境
深圳
深圳 > 财经 > 正文

警惕代理维权“洗脑”陷阱 共建信用金融健康环境

年关将至,一些不良金融行为日益增多,与此同时,恶意逃废债和非法代理维权等金融黑灰产也呈现频发态势,给金融秩序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侥幸心理不可有

根据近期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失信被执行者达854万人,比2020年初的570万人增加近50%,“老赖”基数在扩大,逃废债数量也随之上升。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经济形势下行,部分居民的现金流和收入受到影响,无力偿还债务,另一部分原因则是由于部分金融消费者在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看到类似“某某银行延期/分期成功”案例后,心生侥幸,试图通过“债务协商规划”寻求债务免除。

然而一旦选择了“债务协商规划”服务,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人财两空。根据专业人士描述,寻求帮助的客户会被拉入微信群,群内会有持续的“洗脑”教唆个人逃废债,如果同意代理人的服务“方案”,他们会全面接管客户与银行之间的联系并收取费用,钱收完了,债务问题仍未解决,这时再去反映问题,发现自己已被退群拉黑。

虽然一些面临债务逾期的个人抱有侥幸心理,试图逃避责任,然而,法律严明,不容任何逃避债务的行为。

许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从某平台借款10万元用于个人资金周转,到还款日仅偿还4万余元后便再无还款。经查,许某实际上具备还款能力,但却故意拖欠债务,平台无奈之下将其诉至法院,法院冻结了许某名下所有账户。在强大的法律威慑下,许某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联系法官并一次性还清了欠款,并写下承诺书,承诺今后遵纪守法。

逃废债害人害己

长期以来,互联网金融因为借款具有无抵押、纯信用等特点,受到广大中小微企业以及长尾人群的青睐。然而,行业内竞争加剧导致部分失信人利用网贷平台、小贷公司等机构的信用风控漏洞,进行逃废债等犯罪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逃废债”金融黑灰产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据统计,全国有超过万家以债务咨询、法务咨询等为名的公司,从业人员数量庞大。这一现象对行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引起了监管、警方、金融机构的关注。

为了遏制逃废债行为的蔓延,许多企业已通过法律诉讼的手段进行维权,例如招联、微众银行等多个企业与五指山贷后服务产业开展合作,通过五指山市贷后服务产业帮助诉讼工作顺利开展,有效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据统计,自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底,五指山法院共受理贷后案件超过12万件,结案率超70%,平均结案周期为17.9天。法院不仅加强了案件审理工作,还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同时,该法院还加强了对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起到了震慑和预防的作用。不得不说,金融机构和五指山法院的联合行动对逃废债行为的严厉打击,为维护金融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随着更多网贷平台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意味着守信者畅行无阻、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银行在为客户授信或发放贷款前,会查询客户的信用记录,查看是否具有贷款逾期、信用卡逾期等情况,以便对用户的信用状况、偿债能力等进行基本判断,建议消费者保持良好的征信情况。

合力狙击逃废债大势所趋

在全社会共同维护金融安全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治理举措,打击金融黑灰产的违法犯罪行为。近期,黑龙江林口县开展“雷霆2024林城扫赖”行动,打击恶意逃避金融债务行为;郑州、焦作、太原三地警方联合行动,成功破获了一起大型“反催收”诈骗团伙案件。

“反催收联盟”等恶意逃废债行为隐蔽性强,违法成本低,治理存在一定难度,但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在努力采取措施,对此类恶意逃废债行为和组织的整治工作,已取得诸多实质性进展。

2021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开展保险领域恶意投诉举报专项打击行动,恶意代理投诉不断增长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重点开展“征信修复”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对违法违规的“征信修复”机构依法严肃查处,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为逃废债打击和治理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金融企业也应发挥自身实力,筑牢风险防线,从根源上消除金融黑灰产滋生的土壤。近期,招联与蚂蚁消金联合行动,运用金融科技,通过技术对比发现异常情况,准确识别犯罪行为,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成功破获一家公司化运作的代理维权中介,对不法分子形成有效震慑,也为其他同业开展有效打击金融黑灰产提供了优秀范例。

据招联介绍,其已构建了精准高效的黑产识别体系,识别率高达95%,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有效识别和防范各类黑产行为,保护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同时,招联还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活动,2023年宣传活动覆盖金融消费者超3300万人,向消费者传递金融安全知识,提高金融消费者安全意识。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管理部门要提高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既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要保护好金融机构和借贷平台合法权益,对消费者和相关组织的重复投诉,应进行仔细甄别,不给“代理投诉”“反催收”“征信修复”等组织和行为以任何可乘之机。

其实,在金融市场中,除了恶意逃废债人群,还有一部分人因各种原因陷入经济困境,难以按时偿还贷款。对于这部分真正陷入困境的客户,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解和同情,更需要实际的帮助。面对经济困境,消费者应寻求正规途径与金融机构沟通协商,例如招联结合“智愈”服务体系,深入了解客户实际需求,为困难客户提供延期还款服务,减轻客户压力,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消费者权益方面,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政府的有力监管、企业的积极响应和个人的诚信行为,形成打击合力,才能真正遏制逃废债行为。在严厉打击的同时,也不应忽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用户,只有共同努力,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消费者的权益提供坚实的保障,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