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在金融监管总局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维护辖区银行业保险业稳健运行,引领银行业保险业以积极饱满的热情、真抓实干的态度、敢闯敢试的劲头,为深圳“双区”建设贡献强大的金融力量。
截至2023年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监管的银行业总资产13.38万亿元,同比增长9.49%。各项贷款余额9.19万亿元,同比增长8.29%。各项存款余额9.59万亿元,同比增长8.38%。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监管的保险机构实现原保费收入1719.56亿元,同比增长12.56%。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19%,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5.31%。
聚焦提振内需,全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出台支持措施,营造良好政策环境。配合省、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等20余项政策文件,联合相关部门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新能源汽车、交通物流领域等专项支持举措,持续释放政策效能,提振市场信心,全力推动经济恢复向好。关注重点领域,有力促进消费回暖。辖区银行机构合理增加信贷供给,加大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教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重点领域消费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末,辖区个人消费贷款余额7890亿元,同比增长10.6%。
聚焦支持产业,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金融资源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集聚。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工业上楼”战略等,辖区银行机构推出“专精特新贷”等系列专属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加强制造业中长期项目申报,做好融资对接,促进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落地。截至2023年末,辖区制造业贷款余额1.42万亿元,同比增长28.60%,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680.02亿元,同比增长38.75%。全力服务科技创新,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设立科技支行,完善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体系。畅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绿色通道,助力“知产”变资产。截至2023年末,辖区科技型企业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长32.34%、135.18%,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持续创新产品服务,巩固外贸领先优势。在深圳“单一窗口”创新打造“外贸金融超市”,为企业“一站式”提供国际结算、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等服务。推出“信保贷”业务,缓解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题。辖区保险机构全国率先承保消费品进口预付款保险,推动优化进口供应链“海上融”、出口信用保险“跨境电商-供应商”产品模式,提升外贸新业态金融服务水平。截至2023年末,辖区中资银行外贸企业融资余额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7.3%,其中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同比增长62.3%,外贸新业态融资余额同比增长17.3%。全年辖区保险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出口信用风险保障超过790亿美元,服务小微企业数量超2万家,居全国首位。
聚焦助企惠企,做实做优普惠金融服务
聚焦重点领域,加大金融供给。辖区银行保险机构结合深圳产业结构,加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外贸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多维度做好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末,辖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2.3%,近5年年均增长30.4%。畅通融资渠道,提升服务质效。各银行机构通过银税互动以及深i企、信易贷等服务平台,加大产品和模式创新,持续提高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打造“深惠万企 圳在行动”普惠金融品牌,以“线上+线下”形式举办小微企业就业创业、科创企业、“20+8”产业集群、外贸中小企业、首贷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旅游业企业等专题金融服务对接活动,开展惠企政策宣讲,触达人群超过300万人次。
聚焦金融为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助力“银发经济”,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辖区银行保险机构积极落实个人养老金先行实施工作方案,稳妥推进个人养老金业务。截至2023年末,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332万户,在售产品超360只,目标人群开户率和缴存比均位居全国前列。市银行业协会开展“智志助老e站”适老金融服务评估,推动示范网点动态优化。回归保障本源,保险“社会稳定器”作用更加凸显。升级推出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深圳惠民保”,提升报销比例,扩充罕见病专项保障和“港澳药械通”大湾区特色保障,惠及超600万市民,入选2023年深圳市十大民生实事。辖区保险机构全年快速应对台风“苏拉”等极端天气,累计处理赔案近5万件,支付赔款超13亿元。
聚焦改革开放,有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以改革增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辖区银行保险机构认真贯彻落实行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36家属地法人机构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34家建立与数字化转型工作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19家开展重点领域专利布局,14家在关键软硬件技术方面进行前瞻性研究和战略性攻关。辖区银行保险机构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挖掘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类数据,打造数字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能力。不断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对照《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环境信息披露指引》要求,辖区160多家银行保险机构开展绿色金融自评估,42家金融机构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落地国内首单红树林碳汇指数保险,通过“保险机制+生态维护”模式,助力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截至2023年末,深圳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8450.46亿元,同比增长46.94%,较年初增加2699.43亿元。立足区位优势,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力以赴抓好河套规划的贯彻落实,辖区银行保险机构开展“河套行”活动,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推动搭建完善河套科技金融生态体系。稳步推进“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参与优化试点业务实施细则。截至2023年11月末,深圳地区25家试点银行累计开立“跨境理财通”业务相关账户3.3万个,跨境收付金额合计29.1亿元。率先探索制定银行保险领域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白名单”,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数据流动。粤港澳深四地银行业公(协)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大湾区银行业区域发展和跨境业务发展。
供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
责任编辑:陈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