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时间!龙岗与这所大学的“双向奔赴”
深圳
深圳 > 城区 > 龙岗 > 正文

十年时间!龙岗与这所大学的“双向奔赴”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

十年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港中大<深圳>)带着香港中文大学的基因来到龙岗,不仅是香港高校来粤办学的生动实践,也加速着龙岗走国际化创新之路的进程,二者双向赋能发展,成为深港双城记中属于龙岗的精彩章节。

如今,港中大(深圳)站在新的起点,朝着建设国际化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加速迈进,龙岗也大步奔跑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的伟大征途上,两者奋进前行、共创共赢。

别样“龙凤配”

“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当这句口号响起,人们的思绪瞬间就被拉回到2011年深圳大运会的那个夏天。也就是从那时起,大运新城声名鹊起,不断演绎龙岗城区发展的时代故事。

图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盛会落幕

大运新城未来将去往何处?

其实

另一个发展良机

早在2005年就已经在香港萌发

2005年,徐扬生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那一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路甬祥来到香港,问徐扬生能否为内地做点什么。于是在那一年,徐扬生专门围绕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三个经济带做了一个调研。调研发现,以“国家级研究院”的数量而言,北京有251个,上海有67个,广东有7个,深圳则一个都没有。而较好的大学,北京有37所,上海有18所,广东有6所,而深圳只有1所(深圳大学)。“事实上,一个地区要长远发展,势必需要基础研究来支持当地的创新科技产业。”徐扬生敏锐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高等教育方面,徐扬生找到了时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刘遵义,反复提及香港的高等教育很发达,但区域有限,建议在离香港最近的深圳创办一个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园,一方面帮助深圳乃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同时也可以反哺香港高等教育的建设。最终,刘遵义认可了徐扬生的建议,便去找广东省委、深圳市委有关领导汇报,大家都很支持,最终达成一致:要在深圳创办一所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大学。

2010年2月,深圳市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签署了教育合作办学备忘录,确定了双方在教育方面先试先行合作办学的意向。2013年7月31日,港中大(深圳)理事会宣布聘任徐扬生为港中大(深圳)首任校长。同年,龙岗区开始编制大运新城综合发展规划,提出在赛后利用上引入教育科研要素。经过积极争取,深圳国际大学园落户龙岗。2014年3月21日,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教育部关于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函》,同意正式设立港中大(深圳)。

谈及缘何选择龙岗,徐扬生表示,当时看过很多地方,包括南山西丽留仙洞附近的一块土地,但那里离城区太近,读书做学问还是安静一点好。后来又去大鹏、坪山等地考察,最后目光停留在了龙岗大运新城的一块土地上,这里毗邻大运主场馆,周围有山有水,很适合做学问。“香港中文大学以‘凤’为校徽,龙岗正好是‘龙’,我们都说这是龙凤配。”徐扬生说。

荒芜之上花开绚烂

2012年10月11日,港中大(深圳)批筹暨启动校区开工仪式在龙岗区校址举行。彼时的龙岗刚刚经历大运会洗礼,一所国际化大学的到来,增强了城区开放创新的脉动。

图片

港中大(深圳)批筹暨启动校区开工仪式。

徐扬生回忆,早在一期校园建设之初,龙岗区政府便大力支持学校办学,“当时的校址在一个荒芜多年的工业区,只有八栋旧厂房,外卖也到不了,身处校园的大学教师们中午很难吃到合适的餐食,不少建筑工人也只能自己带饭。龙岗区政府第一个站出来帮忙建食堂,派了两个师傅挑着担子、带着碗筷,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予以大力支持。有一次,前来视察的香港中文大学董事会领导与老师们在工地食堂吃饭时,有位校董感慨地对我说,内地朋友至少上百次请他吃饭,那次是他最喜欢的饭,因为那是创业者的饭,是干事的饭。”

走过筚路蓝缕的校园建设、全球师资招聘之后,港中大(深圳)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秋天”——迎新季。彼时是2014年9月,313名新生入校,313颗种子在神仙湖畔生根发芽。“大学的发展需要时间,要用慢火炖、不能心急,心急就会急于事功,就会浮夸,就会把牌子砸了。”徐扬生表示。经过十年积淀,昔日的旧厂房已变身成一座清新典雅的大学校园。背靠神仙岭,毗邻大运公园,占地面积约132万平方米的崭新校园拔地而起,逐渐成长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连续4年位居中外合作大学(含港澳地区)排行榜第一。

图片

昔日旧厂房已变成颜值实力兼具的优质大学。

和校园面积扩容一同加速的,还有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育的步伐。目前,港中大(深圳)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现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六个学院以及一个研究生院,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0多名优秀学子前来求学。与130多所境外名校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遍布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超过240个。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分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60%,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另外,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600余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各国院士超30名,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INFORMS)、国际计算机学会(ACM)等国际知名专业技术协会会士超40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

互相赋能崭新路径

“应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之聘,我自本月起就任图书馆长,当竭诚服务于全校师生员工和全体读者。”2024年3月12日,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葛剑雄在个人微博上“官宣”了最新工作动态,随着他的加入,港中大(深圳)再次展示了强大吸引力,也提升了龙岗城区软实力。

图片

港中大(深圳)图书馆一角。

“大学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徐扬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国外,大学和当地联系是很紧密的,往往是某个地方有了一所好大学,这个大学周边的整体发展水平也上去了。“港中大(深圳)落户龙岗,我们希望带来更多一流人才、技术沉淀,对当地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020年12月29日,龙岗区人民政府与港中大(深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港中大(深圳)为重要平台,双方将合作共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如今,《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正式发布,到2025年,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将成为片区深港全面合作的战略枢纽,代表国家参与新一轮全球科技产业竞争与合作。

目前,港中大(深圳)优势学科与龙岗“IT+BT+低碳”三大核心产业高度匹配,并强势赋能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等科研创新平台集中落户龙岗。龙岗区联合港中大(深圳)师资团队专门开设深化战略产业发展的研修班,郑永年等教授为龙岗区干部开讲战略产业发展趋势,借力高校“外脑”修炼高质量发展“内功”。

图片

港中大(深圳)成为龙岗人才力量贡献大湾区建设输出地。

港中大(深圳)还成为龙岗人才力量贡献大湾区建设的输出地。2024年3月12日,港中大(深圳)发布了2023届国内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显示,该校21.70%的升学毕业生攻读世界大学排名前10名高校,71.55%攻读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高校,另有12名入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高校。就业方面,九成毕业生选择在深圳、广州、香港等一线城市,说明粤港澳大湾区成为越来越多学子就业的首选。

城市一方水土滋养着大学枝繁叶茂,大学也在涵养塑造着城市的文化。面向未来,徐扬生表示,港中大(深圳)将按照“一腔热血,百年大学,千载品牌,万世良心”的理念,打造一所国际化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可以预见,未来港中大(深圳)在为龙岗增添创新硬实力的同时,还将把开放、融合、共赢的基因深深镌刻在龙岗这方热土上。

来源:龙岗融媒(记者 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