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时刻|深圳打造国际经济与科技交流合作顶级生态圈
深圳
深圳 > 正文

新闻时刻|深圳打造国际经济与科技交流合作顶级生态圈

第2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11月15日至19日在深圳举行。本届高交会可谓国际范儿十足,有来自全球五大洲的105个国家和地区组团、4925家企业参加,成为史上规模最大、参与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届高交会。

这是一场全球性的高科技盛会,国内外前沿科技、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在深圳,一目了然!这又不仅仅是一场盛会,每一句来自全球“鹏友圈”的点赞认可,每一个参展项目的成功签约,每一次产学研成果的深度对接,都在最细微处折射着一个正在加速形成的国际级创新科技生态圈。

老朋友一届不落 认可高交会越来越专业

时间回溯到1999年10月5日晚的深圳“世界之窗”,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自到场并宣布首届“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开幕,那是高交会走向世界的起点。如今25年过去了,德国巴伐利亚州工商会国际事务部主任阿明·司格特(Armin Siegert)仍对这一幕记忆犹新。自首届高交会举办以来,德国巴伐利亚展馆年年组织德国企业前来参展,一届不落,见证着高交会从一方展台走向世界舞台。在高交会的老朋友司格特看来,历经25年发展,本届高交会已变得非常专业,分门别类展出了高科技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发明和解决方案。

新闻时刻|深圳打造国际经济与科技交流合作顶级生态圈

图1:德国巴伐利亚州工商会国际事务部主任阿明·司格特是高交会的“老朋友”。

“在过去的24届展会中,高交会为巴伐利亚企业提供了一个能够展示自己并能了解中国市场的理想平台。” 司格特回想,每年展会结束盘点时,巴伐利亚企业代表们都表示对高交会非常满意,希望下一次还能来参展。今年展会上,B2X、DeRisk Technologies等5家巴伐利亚参展商希望可以在中国找到新的合作伙伴,比如说共同开展研发工作等。

不只德国,本届高交会还得到阿联酋、肯尼亚、波兰、俄罗斯、塞尔维亚、希腊、匈牙利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高度重视,11位外国部长级官员率团出席,设立国家展台,展示最新技术与产品,并举办投资环境介绍、路演会等活动。

新面孔表现不俗 寻找海内外广阔机遇

除了一众亲切的老朋友,本届展会也迎来不少新面孔。他们虽是在本届高交会首次亮相,在专业领域却同样不容小觑。他们的参展令高交会呈现出一番新气象,为科技创新领域注入一股新动能。

新闻时刻|深圳打造国际经济与科技交流合作顶级生态圈

图2:匈牙利Cobera C300全电敞篷跑车亮相高交会。

来自塞尔维亚展厅的参展商inLoodis带来一款拥有篮球训练系统的VR眼镜,戴上它就可以像打游戏一样训练篮球技术。身着篮球服的公司CEO马可·戈雅克(Marko Gojak)颇为吸睛,他认为中国有着庞大的篮球爱好者群体,市场前景良好,公司计划在中国开设子公司。

来自以色列展馆的其中一家参展商temi是今年首次参加高交会,他们带来了全球第一款服务型机器人。temi深圳区域总部全球销售总监汪策介绍,temi在以色列研发、深圳生产,目前已经在2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代理商,“我们注意到今年有105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希望通过高交会拓展我们的海外渠道。” 同时,他也期盼着高交会未来越办越好,吸引到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科技展会。

“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成共识 多国展商看好中国市场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高交会在一如既往为国内外企业交流合作搭建桥梁的同时,也令合作共赢的中国理念受到了沿线各国的广泛欢迎。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阿联酋、意大利、波兰、匈牙利等众多国家的参展商和企业代表纷纷表示看好中国市场,为高交会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点赞。

新闻时刻|深圳打造国际经济与科技交流合作顶级生态圈

图3:国际科技创新成果展人头攒动。

“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不同的难题,但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人类卫生健康安全、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经济复苏等等。我十分确信中外只有携手合作,才能解决全球性挑战。我对中国的未来非常乐观!” 司格特认为,本届高交会覆盖了足够广泛的主题,智慧城市、AI、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等,而这些都与为全人类福祉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息息相关。

如同外国参展代表所言,高交会汇聚了全球100多个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科技力量,这股力量凝聚的是各国人民求发展的共同心愿,反映的是国际社会对创新的迫切需求。而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发展质量,正是本届高交会的使命所在,它展现的是中国胸怀天下、引领全球合作的大国担当。

国内外高校展团“接地气” 产学研成功案例随处可见

从技术应用研讨到赋能转型升级,从科研项目到投产落地,高校展团在高校会的亮相颇具战略意义。高交会亦成为国内外高校展示科研创新成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对于中国构建良好科技产业生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影响深远。

走进高校会福田馆1号馆高校展团,清华大学的“即时广域综合感知云平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的“桥梁斜拉索检测机器人”、武汉大学的“ROS移动抓取机器人开发平台”、西北工业大学“VR环境驾驶员脑特征状态监测技术”……一个个高校重点项目令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

本届高交会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27家国内外知名高校参展。高校展团展览面积达4500平方米,集中展示各大高校在基础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取得的前瞻性科研突破,以及高校与企业研发中心合作、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创新成果。

新闻时刻|深圳打造国际经济与科技交流合作顶级生态圈

图4:高校展团共有27家国内外知名高校参展。

今年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次在高交会设立独立展厅,不少项目都是教授带领团队来参展,他们在推广其前沿技术和创新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希望通过高交会这一平台为团队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我们秉承‘顶天立地’的理念。”该校协理副校长李学金的一番话语掷地有声,或能引发不少高校的广泛共鸣。“顶天”指的是世界前沿的科学研究,目前学校与130多所境外名校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各类国际合作项目240多个,拥有国际水准研究院、重点实验室70余家,其中包括3家诺奖科学家实验室和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立地”就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与产业、 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截至目前,该校开展横向合作近200项,与知名头部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23个,建设经费超亿元。

在李学金看来,目前中国在某些领域的科研水平已领跑全球,比如被国内外业界誉为“AIE之父”的唐本忠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子聚集体科学实验室的团队带头人,他开创了聚集诱导发光(AIE)全新研究领域,这是为数不多由中国人开创并引领世界前沿科学发展的领域,“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将一流的科研成功转化为一流的产业,这需要高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合作。”

【撰稿】陶韵西

【审校】韩悦